中新網山西新聞10月8日電 自今年5月以來,山西移動優(yōu)化分析預警模型、完善預警機制,創(chuàng)新運用大數據流處理技術,并結合機器學習決策樹算法,實現了話單解析7*24小時“不打烊”,每15分鐘準時輸出運算結果。
“根據用戶基本信息、交往圈、通話、位置、換卡換機、入網等六個維度(共計71個指標)運算詐騙號碼疑似率,實現了對疑似詐騙號碼的精準預判和快速處置,進一步提升了提高預警時效性和工作效率!鄙轿饕苿有畔⒓夹g部工作人員介紹道。
山西移動還充分發(fā)揮基層反詐實戰(zhàn)經驗和技術創(chuàng)新優(yōu)勢,新增高風險IMEI流模型、實時停機流模型、高;就C流模型、流換機+通話異常模型、流沉默啟動+異常呼叫模型等,捕獲可疑號碼并停機的速度由60分鐘縮短為10分鐘。
“在上個月公安部通報號碼中,精準識別80%詐騙號碼,公安通報電信詐騙數量環(huán)比下降29.7%。”現在,反詐由傳統(tǒng)的人工勸阻向多維度、立體化、信息化打擊模式轉變,移動“硬科技”讓老百姓的通信安全有了更堅實可靠的保障。
山西移動還開展“反詐服務進社區(qū)、進校園”專項行動。在呂梁臨縣謝家溝村,移動志愿者們宣傳反詐防騙知識的同時,進行“實事暖人心”網絡義診活動,對當地基站設備和配套設備進行巡檢,切實保障農村信息通信網絡高效暢通,讓村民們在網絡空間里更有安全感、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恰逢開學之際,呂梁石樓移動工作人員化身反詐志愿者深入校園,利用新生軍訓契機以案說法,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大家參與其中。
隨著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的持續(xù)推進,“詐”與“反詐”的較量也在不斷升級。山西移動持續(xù)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,多維精準發(fā)力,共筑無詐銅墻鐵壁,打造更加安全和諧的網絡公共空間。(張東華 趙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