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山西新聞11月25日電 居民社區(qū),志愿服務活動豐富多彩,鄰里和睦喜笑顏開;斑馬線前,自覺禮讓人人參與;街道車站,志愿者默默奉獻成為最美的風景……徜徉在山西靈石縣的街頭巷尾,一次邁步、一次轉(zhuǎn)彎、一次凝眸,總能與文明不期而遇。
這些可喜的變化是靈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加快建設及作用發(fā)揮的一個縮影。2018年8月,中央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,靈石縣主動承擔試點任務,圍繞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總體目標,立足群眾需求,聚焦社會熱點,創(chuàng)建了1條主線、3級架構(gòu)、5項內(nèi)容、7種方式、9支隊伍的“13579”工作理念,通過資源整合、特色品牌、渠道融合,探索出了一條亮點紛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靈石路子。
資源整合 構(gòu)建縣鄉(xiāng)村三級組織大體系
自被定為省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以來,靈石縣嚴格按照上級要求,緊密結(jié)合地方實際和群眾需求,通過調(diào)動各方力量、加強資源整合、創(chuàng)新方式方法、建強組織架構(gòu),持續(xù)構(gòu)建“一呼百應、剛性調(diào)度”的工作機制,依托縣文化藝術中心、文化廣場的陣地資源,高標準建成擁有1000余平方米空間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,從多角度為縣域群眾展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貌,并與基層黨建陣地、文化場館等資源共建共享、互融互通,打造成了強信心、聚民心、暖人心、筑同心的文明實踐陣地網(wǎng)絡。
從2019年4月起,靈石縣逐步建立起“縣、鄉(xiāng)(鎮(zhèn)、城區(qū))、村(社區(qū))”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體系,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覆蓋率100%,統(tǒng)籌推進文明實踐工作同頻共振、共建共享。在2022年9月,天星能源集團、靜升鎮(zhèn)非遺傳習所、新華書店、何澤慧院士紀念館等1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的加入,使靈石縣“中心吹哨、部門動員、各方參與”的文明實踐工作格局更具深度、更具廣度、更有力度。
此外,靈石縣還相繼印發(fā)《靈石縣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》《關于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的通知》等系列文件,進一步準確把握工作目標、工作重點,將試點工作納入年度績效、意識形態(tài)、精神文明考評等范疇。
靈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“三級”體系的全面鋪開,強力助推了全國文明城市的創(chuàng)建,既是創(chuàng)建的戰(zhàn)場也是創(chuàng)建的亮點。這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站、所)煥發(fā)出勃勃生機,讓一顆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“種子”在靈石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生根發(fā)芽,文明之花繁花似錦。
特色品牌 讓志愿服務精準觸達
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。近年來,靈石縣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,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為陣地,聚焦人民群眾的困難和紛擾,聚焦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,積極探索、不斷創(chuàng)新,打造了一批有特色、多元化的志愿服務品牌,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續(xù)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“志愿紅”遍布靈石的大街小巷、鄉(xiāng)村社區(qū)。
交城縣各單位、各部門通過上黨課、舉辦文藝活動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;黨員志愿者結(jié)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“紅色”宣講;推出《建黨大業(yè)》《周恩來的四個晝夜》《血戰(zhàn)湘江》等24部經(jīng)典影片,組織5000余名黨員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,開展“跟著電影學黨史”免費觀影活動……靈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,全面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“紅色教育”品牌,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,有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、落地生根。
據(jù)了解,一直以來,靈石縣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一項戰(zhàn)略性、長期性、常態(tài)化的重要工作來抓。通過發(fā)掘本地歷史人文、民俗文化、鄉(xiāng)風文明等方面的特色亮點,全力打造“紅色教育”“文明風尚”“我們的節(jié)日”“聯(lián)點共建”等一批口碑好、生命力強、影響力大的特色文明實踐品牌,以品牌培育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再上臺階。
此外,為發(fā)揮先進典型的引領帶動作用,引導廣大群眾弘揚時代新風,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精心組織開展了“身邊好人”“新時代好少年”“垃圾不落地、城市更美麗”等特色文明實踐活動。
一場場理論宣講入腦入心、一次次志愿服務飽含溫暖、一項項實踐舉措惠民得力……志愿者們用行動踐行,用初心擔責,精準對接群眾需求,開展各項貼心服務,不斷延伸志愿“觸角”、創(chuàng)新志愿服務模式,擴大志愿服務“半徑”,讓志愿服務品牌效應日益彰顯,文明實踐蔚然成風。
如今,在靈石12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注冊志愿者達4.3萬人,隨著全國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與地方傳統(tǒng)文化傳承、城市品牌打造的融合打通,“做文明有禮靈石人”已然成為全縣24萬靈石人民的共識,志愿者開展服務的身影隨處可見,各種特色品牌接連不斷,文明實踐活動結(jié)出了累累碩果。
靈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負責人張慧說:“下一步,我們也將繼續(xù)緊扣群眾需求,深入踐行‘人民至上’理念,深化創(chuàng)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系統(tǒng)建設,錨定‘凝聚群眾、引導群眾,以文化人、成風化俗’的工作目標,深入探索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地落實的有效模式,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成為鄉(xiāng)村文明建設的‘發(fā)動機’和‘孵化器’,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續(xù)、安全感更有保障!
渠道融合 打開志愿服務發(fā)展新窗口
為了讓志愿服務直通群眾“指尖”,靈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充分運用微信群、志愿匯等平臺,通過線上線下相結(jié)合方式發(fā)布志愿活動,發(fā)動各級各類志愿服務隊圍繞社區(qū)治理、理論政策宣講、扶貧幫困、助學支教、法律服務等重點領域,聚焦老年人、青少年、親子互動、非遺文化等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5100余場次,參加活動志愿者12萬余人次,取得服務時長27.6萬余小時。
同時,為了不斷擴大社會覆蓋面和影響力,靈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堅持“共建共享、互融互通”原則,與縣融媒體中心同步規(guī)劃、同步建設,實現(xiàn)了資源共享、信息互通、服務聯(lián)動、協(xié)同運行
文明之火傳承不息,建設步伐前進不止。“人人都是志愿者、人人都是受益者”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。文明實踐新風正在靈石徐徐吹拂,浸潤群眾生活,成為這座文明之城最亮麗的底色。(完)
(郭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