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
山西省聞喜縣:筆墨丹青繪治理新篇 古韻新風筑和美鄉(xiāng)村
2025年07月17日 17:50
來源:中新網山西

  中新網山西新聞7月17日電 仲夏時節(jié),漫步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的鄉(xiāng)村田野,文化浸潤下的治理活力撲面而來。侯村鎮(zhèn)寺底村的楹聯(lián)墻上,“黨群同心謀發(fā)展,鄰里和睦共平安”的村民自撰聯(lián)語道出心聲;東鎮(zhèn)官莊村的書法教室里,老黨員揮毫寫下“黨建引領聚合力”;畖底鎮(zhèn)東雷陽村的戲臺前,新編眉戶劇《調解》正上演鄰里握手言和的橋段;桐城鎮(zhèn)東吳村的煮餅工坊中,老手藝人帶著年輕人傳承的技藝,散發(fā)著鄉(xiāng)村振興的底氣。

  近年來,聞喜縣將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(qū)創(chuàng)建與鄉(xiāng)村特色文化深度融合,在四個文化特色村探索出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聚力、以文促治”的新路徑,讓筆墨丹青、絲竹管弦成為基層治理的“金鑰匙”。

  楹聯(lián)作媒:寺底村的“對仗式”治理

  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鎮(zhèn),矛盾不上交”,這副懸掛在侯村鎮(zhèn)寺底村黨群服務中心墻上的楹聯(lián),是村黨支部書記吉平娟的工作指南。這個有著300多年楹聯(lián)文化傳承的村落,286戶人家?guī)缀跫壹覒魬糸T口都掛著自撰或互贈的楹聯(lián)。

  “去年春天,村東頭的張、李兩家因宅基地邊界爭執(zhí)不休,險些動手!奔骄昊貞,村調解委員會的老黨員們沒有急于下結論,而是帶兩家人來到村里的“楹聯(lián)文化墻”。墻上“讓三分心平氣和,退一步海闊天空”的聯(lián)語,讓兩家人面露愧色。隨后,老黨員邀請村里的楹聯(lián)愛好者結合兩家情況撰聯(lián)相贈:“宅邊留隙地,日后好相見;鄰里存寬心,終年無禍端!弊罱K,張家主動讓出30公分,李家也不再計較,兩家人還在邊界合作種下一排冬青,成為村里的“和睦標桿”。

  寺底村將楹聯(lián)文化融入網格化治理,每個網格都設有“楹聯(lián)宣傳員”,他們既是矛盾調解員,也是聯(lián)語創(chuàng)作者。去年以來,全村通過楹聯(lián)文化化解宅基地、贍養(yǎng)、鄰里糾紛等27起,村民主動參與村級事務協(xié)商130余人次。在村規(guī)民約修訂過程中,收集到56條村民的“楹聯(lián)式”建議,其中“紅白喜事莫攀比,勤儉節(jié)約好風氣”等12條被納入新規(guī),執(zhí)行率達100%。

  在村黨支部帶動下,寺底村成立“楹聯(lián)議事會”,每月農歷十五,黨員、村民代表、楹聯(lián)愛好者圍坐在一起,以“上聯(lián)擺問題、下聯(lián)提對策”的方式商議村務。今年初,針對村里灌溉渠老化問題,議事會寫出“渠水不通誤農時(上聯(lián)),黨群合力換新顏(下聯(lián))”,隨后3天就籌集到村民自愿捐款8.6萬元,加上鎮(zhèn)里的扶持資金,半個月便完成3000米渠道整修。

  翰墨聚力:官莊村的“筆鋒式”引領

  “筆鋒所至,民心所聚”,這是東鎮(zhèn)官莊村書法文化墻上的題字。這個曾因“矛盾雜”聞名的村子,如今憑借書法文化的浸潤,成為遠近聞名的“和諧村”。

  “以前村里開大會,臺下要么無人傾聽,要么爭吵不休!贝妩h支部書記何丁石坦言,轉機始于2018年村黨支部組織的“書法進農家”活動。當時,村里的老黨員、退休教師趙文彬帶頭在文化廣場寫下“聽黨話、跟黨走、感黨恩”九個大字,吸引了20多個年輕人圍觀。

  如今,官莊村的書法文化已成為凝聚人心的“粘合劑”。村里的“黨員書法先鋒崗”有12名黨員,他們每月在文化廣場義務教村民寫字,還將黨的政策、村規(guī)民約寫成書法作品,張貼在全村16個宣傳欄里。2021年村“兩委”換屆,有人擔心出現(xiàn)拉票賄選,村黨支部組織“清風書法展”,參展的86幅作品中,有老黨員寫的“一身正氣參選,兩袖清風履職”,有年輕人寫的“選好帶頭人,共富官莊村”,最終換屆過程全票通過。

  書法文化還激活了村里的志愿服務。村民王巧玲以前總覺得村里辦事不公平,參加書法班后,字越寫越好,還主動加入“書法調解隊”。今年春天,村里要修通往后山果園的路,需占用幾戶村民的林地,王巧玲主動請纓做工作,她給每戶送去自己寫的“修通致富路,果樹變金樹”,最終5戶村民都自愿讓出林地,修路工程提前10天完工。

  戲臺搭臺:東雷陽村的“劇情式”疏導

  “咚咚鏘,咚咚鏘……”畖底鎮(zhèn)東雷陽村的古戲臺前,鑼鼓聲一響,村民們就知道有“好戲”。這個有著200多年戲曲傳承的村子,村黨支部把戲臺變成了政策宣傳、矛盾調解的“活課堂”。

  “以前村里的矛盾多是家長里短,硬講道理行不通!贝妩h支部書記景培玉說,村里的戲劇團成立于2015年,老藝人最懂村民心思。2022年,村里成立“戲曲調解工作室”,由5名老黨員、3名劇團骨干組成,專門把村里的真實矛盾改編成戲曲片段在戲臺上演出。

  村民雷某因沉迷賭博,妻子鬧著要離婚,村調解主任幾次上門都無果!皯蚯{解工作室”的老藝人根據(jù)此事編了戲曲《回頭是岸》,當演到妻子帶著孩子哭著離開、丈夫幡然醒悟的橋段時,臺下的雷某偷偷抹起了眼淚。演出結束后,劇團的人找到雷某,老藝人說:“戲是假的,可家是真的,你看臺上那孩子多可憐!钡诙欤啄持鲃拥酱宀勘WC再也不賭博,還跟著劇團學打鼓,現(xiàn)在成了劇團骨干。

  東雷陽村的戲臺不僅演調解戲,還演政策戲。村里推進“廁所革命”時,不少老人不理解,覺得“祖祖輩輩都這樣過來了”。劇團就編了《改廁新風》,用村民聽得懂的方言唱詞講清改廁好處。演出3場后,全村報名改廁的農戶從最初的12戶增加到187戶,占總戶數(shù)的92%。

  如今,東雷陽村的戲臺每月都有“固定演出日”,除傳統(tǒng)劇目外,還會根據(jù)村里重點工作編排新戲。村民們說:“戲臺就像一面鏡子,演的是別人的事,照的是自己的心!

  煮餅飄香:東吳村的“匠心式”凝聚

  桐城鎮(zhèn)東吳村的煮餅香飄百年,這項有著300多年歷史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不僅是村民的“致富餅”,更成了村黨支部凝聚人心、推動治理的“金鑰匙”。

  “以前村里人心散,各干各的,就連煮餅手藝都藏著掖著。”村黨支部書記馬國旗說,東吳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煮餅,但過去都是小打小鬧,還常因搶客源鬧矛盾。2016年,村黨支部牽頭成立煮餅產業(yè)協(xié)會,把俊祥慧、任誠意等品牌擰成一股繩,打造“制作車間+技藝展廳+線上線下銷售”的完整產業(yè)集群。

  協(xié)會里的“黨員技術先鋒崗”有8名黨員,他們帶頭公開祖?zhèn)髅胤剑诖謇锏姆沁z工坊開展“師徒結對”,30多名老藝人每人帶2-3名年輕徒弟,全村參與煮餅制作的比例達60%。村民吳大嫂以前總抱怨自家煮餅賣不上價,加入協(xié)會后,跟著老藝人學技藝、拓銷路,現(xiàn)在她家的煮餅通過電商平臺賣到全國各地,年收入翻了兩番,她常說:“是黨支部讓咱的老手藝變成了‘金飯碗’!

  煮餅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讓東吳村的治理順了起來。去年,村里要修建煮餅文化產業(yè)園,不少人起初不樂意。協(xié)會的老藝人帶著年輕人,挨家送新做的煮餅,說:“咱東吳人靠煮餅吃飯,產業(yè)園建起來,子孫后代都受益!3天時間,12戶村民全簽了字,F(xiàn)在,村里的“煮餅議事會”每月召開,大家在研究新口味、新包裝時,也會順帶商量村里的事,去年以來共解決了排水不暢、路燈損壞等民生問題18件。

  從寺底村的楹聯(lián)對仗到官莊村的筆墨傳情,從東雷陽村的戲臺教化到東吳村的煮餅聚力,聞喜縣的四個文化特色村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,讓基層治理有了溫度、活力和根基!盎鶎又卫淼年P鍵是凝聚人心,而文化正是最好的‘粘合劑’,當村民在楹聯(lián)中明事理、在書法中聚共識、在戲曲中悟道理、在非遺中找歸屬,基層治理自然水到渠成!

  如今,這股文化治村的新風正在聞喜縣蔓延,更多鄉(xiāng)村挖掘自身文化基因,讓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綻放獨特魅力。(完)

  (張靜 邱彩東)

【編輯:任曼曼】
中新圖片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